科研育人
当前位置: 首页> 科研育人> 正文
市测院向夏楠老师:师生科研路上的“启明灯”
时间:2024-06-10   

在湖南城市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科研工作室里,一位老师正在为学生介绍循环流化床气化的应用。草稿纸上绘制的热解装置图、气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、气化炉的主要结构参数……这些看似枯燥的知识经过他的讲解后顿时生动起来。虽然已到午餐时间,可大家依旧饶有兴趣地围坐在他身边不愿离去,仿佛他所传授的就是用来充饥的粮食。

这是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向夏楠老师工作的一个缩影。六年来,他带领教研室的同行指导本专业学生发表科研论文20 余篇,其中SCI 论文6 篇、EI 论文1 篇、CSCD 论文1 篇;带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5 项,学生立项国家级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各1 项,荣获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“挑战杯”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多个奖项。向夏楠老师在科研育人的实践中,谱写了“三全育人”的新篇章。

指点迷津做学生科研的引路人

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二等奖、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三等奖……在其他人眼里,来自1802301 班的周雪花仿佛天生就和奖项挂钩。“我能取得这些成绩,都离不开向老师的引路。”周雪花在毕业答辩时满怀感激地说。时间回到周雪花大二时,在向夏楠老师所讲的《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》的课程中,教材中方程的使用条件没有给出,导致理论知识难以理解,周雪花通过课后自行查阅外文资料找出了这处教材中的遗漏问题。这种勤奋踏实、善于思考的精神让向夏楠对她刮目相看。“她与别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实干加创新。”

在课程结束后,向夏楠将她选入了自己的科研队伍进行重点培养。“对这批选拔出来的学生,我让他们先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,寻找自己的兴趣点,再根据他们的兴趣点为他们量身打造科研方向。”向夏楠介绍。在老师的指引下,周雪花最终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:基于㶲分析的固体废弃物气化工艺综合评价模型研究。这时,一个难题摆在了她面前:开展科研工作需要坚实的数理运算基础,但大二的基础课还没有上完,怎么办?起初,她还抱着“等”老师上课的想法,可是科研进度不等人,她发现薄弱的数理基础成了自己最大的绊脚石。

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,向夏楠发现了问题所在,马上为她制订了“提前自学,不懂就问”的解决方案。“科研所涉及的范围实际上远不如专业基础课,因为做科研往往是集中精力攻克某一个问题。既然这样,为什么不针对科研中出现的问题提前学习基础知识呢?”经过点拨的周雪花很快就找到了前进方向。只要手上的科研工作一完成,她就一头扎进自习室自学数理知识,向夏楠则在其无法自行攻克时予以指导。一师一生,两道背影,在自习室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卷。

在向夏楠的带领下,周雪花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成果也接踵而至,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SCI 论文1 篇,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 次、国家奖学金1 次。“现在她已经不太需要我的指导了,她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科研模式,并成功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。”说到这里,向夏楠很是欣慰。